电影《出发》在杭首映:书写时代答卷,展现新主流电影的艺术风采

7月1日,潇湘电影集团、中国美术学院、湖南当燃影业出品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出发》在浙江杭州举行全国首映礼,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这一活动不仅是中国新主流电影的一次重要展示,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座谈会讲话发表十周年之际,湘浙电影界携手呈递的一份精彩答卷

(电影《出发》预告片-向大地发问)

首映礼上,导演刘智海、编剧李涛歌、制片人张翔、丁炬、摄影指导宓鑫君、声音指导德格才让、主演陈韦欣等主创团队齐聚活动现场,与观众们交流分享影片创作幕后的精彩故事。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许江、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金一斌等领导和专家学者出席首映礼。

(电影《出发》上映版海报)

(电影《出发》全国首映礼现场照片)

求学苦难中的青春激情

求知思想上的豁然开朗

电影《出发》讲述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前夕,世界战火纷飞、中国军阀混战。临近师范毕业的学生毛泽东,按捺不住青春与迷茫,携学长萧子升徒步千里、漫游民间,见世间万象与民生百态。通过亲身体验来探寻世间真相与人生意义,这些经历深深地影响了他们的思想和未来的人生道路。本片以细腻而深沉的艺术方式,勾画出两位意气风发青年的奇妙游学之旅,让观众在娓娓道来中感受青年毛泽东的热血与理想。

电影刻画了鲜为人知的伟人形象,对于历史细节的把控极为真实。为探索更极致的视听美学语言,主创团队经过长达三年的社会调研与历史考究,多次选择迎难而上,回到历史现场,深入湖南的山区、平原、田野、湖泊与河流,体验与百年前相似的场景。真实的地理环境带给创作团队无尽的灵感与创作依据,人物的时代语境也因此变得更为贴合历史背景。

有观众表示,从24岁的毛泽东身上,看到了青年伟人面临毕业该何去何从的思考与抉择,当他选择出发时,那种决然的自信与笃定,就已点燃了当代年轻人内心的火种。

(《出发》摄制团队在拍摄现场)

导演刘智海表示,这类题材的电影十分具有挑战性,但从小就听闻了毛泽东的伟人伟绩,对于他青年时的游学经历有着无尽的畅想,即使毛泽东在当下的历史地位已然定调,在创作方面也应尽量避免较为平面化、脸谱化的伟人形象。在构思整个故事框架与人物背景时,应将自己代入到到百年前的时代,切身处地的思考在历史背景下,青年人应该有何种的报复与壮志,对社会与时代有怎样的理解与认知。

(导演刘智海在全国首映礼上发言)

编剧李涛歌自豪地表示,这部影片有着独特的“三学基调”——学生、学校、学术,学生的热情、学校的底蕴和学术的严谨交织在一起,共同铸就了一部堪称学术探索巅峰的影片。潇湘电影集团对这部作品寄予厚望,他们以极大的信任,携手中国美术学院的杰出创作团队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汇聚成一部令人瞩目的影像艺术作品。《出发》选择在雨季上映,似乎与影片中的主题和情感产生了奇妙的共鸣。影片以其精湛的光影运用,穿越时空的界限,将历史的厚重与现代的活力巧妙地编织在一起,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

(编剧李涛歌在全国首映礼上发言)

影像长卷拉开历史帷幕

专家观众赞叹意义非凡

首映礼现场,观众反响热烈。许多观众表示,电影《出发》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历史主题,让人感受到了民族和国家在逆境中的坚韧与不屈。影片的诗意表达和精湛制作,赢得了观众和专家的广泛赞誉。

(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许江在全国首映礼上发言)

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许江在首映礼上对电影《出发》的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被毛泽东这段青春之旅所打动,他的个性强烈、抱负明确、棱角分明,展现了青年毛泽东的个性与抱负,深刻洞察了民间生活,将“山水卷轴式画面”和“延绵美学”融入叙事,为观众带来了深刻的观影体验。在这些犹如山水画一般的画面中,水面的倒影、泥泞的大地、无处不在的草木、雷雨交加的窗棂成为了电影中的灵魂,众多的处理都让影片在行进过程中弥漫着一种深深的诗性。许江主席强调,《出发》是向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十周年献礼的佳作,这部电影的艺术品质和创新精神,是其最好的呼应和答卷。

(电影《出发》全国首映礼现场照片)

高校学子在观影后,也纷纷表达了他们的感想。同学们认为,《出发》不仅是一部艺术作品,更是一部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影片。影片通过其独特的视觉风格和叙事手法,使他们对青年毛泽东的游学经历有了更加深刻地理解,也激发了他们对国家历史和民族文化的热爱。

艺术创新激发时代共鸣

青春笔触致敬历史精神

电影《出发》的创作,是对革命历史的深情回顾,也是潇湘电影集团对新时代电影艺术的积极探索、开门办企多元合作的结晶,体现了潇影人对文化自信和艺术创新的不懈追求。这样一部具有青春气息的新主流艺术电影的上映,无疑将为中国电影市场注入新的活力,为观众带来更加多元和丰富的文化享受。

(第31届大学生电影节映后交流现场)

自四月伊始,电影《出发》陆续在第31届大学生电影节、第14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公开亮相。其中在大学生电影节上,电影《出发》更是作为开幕影片被重点推荐,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映后,专家学者们给予影片高度评价。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当代电影》杂志主编皇甫宜川对《出发》的叙事结构和主题深度赞不绝口,认为该片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巧妙融入电影语言之中,以横轴绘画风格引领观众穿越时空,深入体验青年毛泽东的心理变迁与时代精神。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理事、《文艺报》艺术评论部主任高小立则称赞《出发》为自然主义与表现主义结合的典范,其视觉风格与内容的紧密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张力和感染力。影片不仅呈现了苦难中的青春激情,更深刻地展示了毛泽东思想上的觉醒和成长。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李道新认为,电影《出发》在杭首映:书写时代答卷,展现新主流电影的艺术风采《出发》在主旋律电影中实现了技术、艺术、美学的全面突破,彰显了中国电影的创新实力。他特别提到影片在细节、情感和情节上的精细打磨,认为这是一部对中国电影艺术水平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的作品。《电影艺术》主编谭政从电影的创新意义、叙事难度和诗意表现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出发》通过历史与艺术的结合,以一种充满诗意的手法,展现了民族和国家在逆境中的坚韧与不屈,是一部具有深远意义的作品。原中央戏剧学院电视艺术系主任路海波分享了对《出发》的美学和主题人物塑造的深刻见解,认为影片在美学创新、内容立意与人物刻画上均有显著突破,影片独特的中国水墨画造型风格更是独树一帜。特别提到影片中青年毛泽东对待不同人群的态度,深刻地体现了其人民观念的深度与广度。

目前电影《出发》正在全国热映中,它以其深邃的历史情怀、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制作技艺,脱颖而出,成为院线电影中的一股清流。它讲述了一位伟人成长的故事,却以一种不同寻常的视角,将历史人物的辉煌形象,通过创作者的视听艺术重塑,转化为鲜活生动的“普通人”形象。正如影片所传递的力量——走得再远,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让我们在《出发》的引领下,与革命先辈并肩前行,勇敢迈出探索的脚步,追寻那些能够点燃我们内心火焰的真理与梦想,点燃我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