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甘肃省文化国际传播效能

yezi1699 文化 2024-11-13 5 0

提升甘肃省文化国际传播效能

  原标题:提升我省文化国际传播效能

  马燕红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是不断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甘肃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西文化交汇的要道和各民族文化交融的重要地带,历史文化资源丰富。讲好甘肃故事,做好甘肃文化的国际传播工作,必须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新形势,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建设文化数据库。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我们可以通过数字技术手段对文物古迹和历史遗产进行全息拟态处理,把实物形态转化为数字形态,从而让那些铭刻于青铜器、誊录于丝帛、书写于简牍、印刷于纸张上的文明,穿越厚重的历史,一一呈现在我们的眼前。比如,敦煌研究院经过近30年的数字化保护探索与研究,形成一整套针对不可移动文物的数字化关键技术和工作流程,实现了对洞窟的数字化保护。通过数字技术赋能,许多沉睡多年的历史文物、濒临保护危机的珍贵遗产拥有了自己的数字形态,以全新的样式回到人们视野中。数据库能提供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立体覆盖的文化产品,在线展示甘肃独特的文化标识,不仅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更为甘肃文化的国际传播铺设了宽广的道路。在甘肃文化数据库的建设中,通过高效的文本处理、精准的语音识别以及先进的图像识别技术,能实现跨领域、跨形态的文化数据整合与关联,确保数据的标准化与互操作性,推动甘肃构建与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相契合的本土文化大数据体系,为甘肃文化国际传播奠定数据基础。

提升甘肃省文化国际传播效能

  构建文化翻译工具系统。甘肃文化要走向世界,就必须跨越语言障碍。因此,构建一个基于大数据的文化翻译工具系统尤为重要。这一系统不仅是对传统语言服务模式的革新,更是数字语言服务能力在文化传播领域的深度应用。这种翻译工具系统可以凭借多语言服务能力,实现从通用机器翻译向专业文化领域翻译的跨越,通过广泛收集并整合甘肃文化相关的多媒体资料与国内外权威语言资源,并将其转化为多种国际语言,满足全球受众的多元化需求。在构建甘肃文化翻译工具系统时,可以从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源数据中抽取关键词,形成图文关联紧密的数据库,以降低外国受众了解甘肃文化的难度,提升其对甘肃文化的兴趣与认知。增设音频同传翻译机,使甘肃特色文化术语的翻译更准确,进一步提高翻译服务的效率与传播效果。建立翻译审校系统,通过人工标准与数据库的有机结合,及时发现并纠正翻译中的错误,提升翻译质量。基于大数据形成的甘肃文化翻译工具系统,不仅可为甘肃文化的全球传播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与服务平台,更通过数据库的建立、音频同传翻译机的增设以及翻译审校系统的完善,有效提升甘肃文化的国际传播效能与全球影响力。

  分层精准传播。为有效提升甘肃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必须借助人工智能技术的强大力量,实现优质文化内容的精准投递,做到分层传播。在分层传播时,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人工智能技术能够精准识别全球不同地区、文化背景及兴趣偏好的受众,为他们提供个性化定制的内容推送。这不仅消除了语言壁垒,还使得非母语受众能够轻松接触并深入理解甘肃乃至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因此,对传播受众进行细致划分,自下而上满足不同需求,是甘肃文化国际传播的关键。同时,基于跨文化数据分析平台的分析,我们应秉持“一国一策”,甚至“一国多策”的原则,针对不同国家的受众特点,实施差异化的传播策略。要深入了解各国文化。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差异巨大,这直接影响到受众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要根据文化特点和受众兴趣,定制化传播内容。通过讲述具有普遍情感的故事,引发受众的情感共鸣。要选择合适的传播渠道。如今,社交媒体是最重要的信息传播渠道之一。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和数字化虚拟仿真技术,结合新媒体进行传播,可以覆盖更广泛的受众。定期监测传播效果,评估不同策略的实际效果。例如,通过分析网站流量、社交媒体互动数据等指标,了解哪些内容和渠道更受欢迎。根据监测结果,灵活调整传播策略。

  培养国际传播人才。提升我省文化国际传播效能,离不开高素质的传播人才。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高地,应充分发挥其在人才培养、文化传承、国际交流等方面的功能,展现陇原形象、推进国际传播、促进文化交流。在培养模式上,要突出“一专多能”“跨专业”“复合型”的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综合院校、传媒院校和外语院校在国际传播人才培养上的交叉融合。同时,要注重政治能力、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要强化国际传播学科建设,优化专业布局,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学者互访、学生互换等方式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的交流合作,促进中外民心相通,文明交流互鉴。要立足国际传播视阈,加强外语课程思政建设,提升学生文化认同,培养文化自信。要推进外语学科内涵延伸,强化与其他学科交叉发展,构建“外语+国际传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为外语专业学生增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闻传播等课程,并提供实践教学机会,实现语言文化、新闻传播、区域国别等相关学科交叉融合,切实培养学生的国际传播能力。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